超声波透射法以其高效可靠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桩基、隧道等结构完整性检测。实践中遇信号异常或干扰问题,需科学分析并有效处理。解析:整个设备实操环节,预采设置至关重要,波幅增益的大小直接影响波列图的外观效果,幅值过低造成强度不够的假象,过大削波无法定位首波;延时太小波形靠左或看不到首波,导致波速计算有误,延时太大波形靠右导致波形不全,造成漏判。解决办法:按下图操作。

两种原因导致漏测点提示,其一:移距设置合理但提升速度过快,提升速度不超过0.5m/s;其二:提升速度合理但移距设置太小,一般情况下建筑和铁路方向移距不超100mm,公路不超过250mm。如需要减小移距则需相应减小提升速度。
出现该情况通常是两个方面造成,其一:主机没有切换到波列图显示,在命令栏可切换显示模式,分别为结果、波列图、影像图三种模式切换,如果看不到波列图则只需切换到波列图显示即可;其二:深度计数器连接方式是否正确,连接模式有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,选择对应的连接模式即可(支持无线模式的计数器是否有电)、深度计数器安装方向是否正确,导向棒朝着待测基桩方向。主机显示深度的原理是配置的计数轮周长73mm,线缆直径10mm,二者成正相关。随着线缆的老化和变形,实际线缆直径小于10mm,又或者人为修改了计数轮参数,二者参数变化导致计算出来的深度与线缆深度不匹配。如20m设计桩长,线缆在桩头的刻度也是20m,主机显示18m,有2m误差。在主机界面找到滑轮修正功能,点“修正”,编码器深度输入18,电缆深度输入20。修正后的滑轮直径将不再是73mm。
软 件 使 用
1. 手动判读工作量大,自动判读用不明白
解析:
自动判读的逻辑是通过调整阈值线的范围(两条蓝色虚线),软件默认与阈值线产生交集的波即为首波。
解决办法:
ctrl+鼠标左键调整阈值线范围,让阈值线与第一个波产生交集,即可点击“AUTO”功能键,实现一键自动判读。需要注意的是,首波能量过低、有杂波、预采没设置好的数据,需要手动判读和自动判读二者结合才能达到效果。


2. 数据打开后分析信息栏找不到波幅线(蓝线)或波速线(红线)

在软件“视图”“分析曲线布局”界面调整曲线位置关系。

3. 软件打开数据后,桩底最后一条波列图呈现直线“——”



4. 判读好的数据导出的报告不显示相关内容
数据判读好之后,可根据需要在打印设置勾选需要展示的内容,如曲线图、波列图、缺陷显示、判度线显示等。